第四天 儿童节乐高博物馆
乐高博物馆
关于今天的行动,我已经隐藏很久了,但是随身携带的小地图还是深深的出卖了我。 小朋友从巴掌大的地图上,成功的识别出了“乐高博物馆”五个蝇头小字,事实上他只用看到“乐高”就够了,尽管我一再表示这个小儿科的项目不在我们的计划当中,他还是提前几天就进入了极度兴奋模式。
乐高博物馆
位于Národní 362/31的乐高博物馆,面积其实并不大,一楼是乐高积木的卖场,博物馆主要位于地下。进门就是一个大大的中文欢迎和红色的中国龙。 没什么好惊奇的,如果你有一半顾客都是中国小朋友,用甲骨文相信也不介意的吧?
乐高博物馆
积木组成的布拉格明信片角度,无所不能的乐高,万岁!
乐高博物馆
如果在家里有这么完整的一座乐高城市,哇哈哈哈哈,不敢想象
乐高博物馆
乐高博物馆
s虽然面积不大,藏品还是很丰富的。星战以排队枪毙和剑挡激光成为我能想到的最弱智科幻片,但并不能作为我喜欢它周边玩具的阻碍
乐高博物馆
乐高积木的发明者是奥勒·基奥克(Ole Kirk Christiansen),1891年生于丹麦比隆附近的菲尔斯哥夫村。 这位大神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年轻时就热衷于制作各种小玩具,出自他手的小飞机、汽车、动物个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手工活我也擅长啊,时不我待,赶紧再买两盒乐高给大家看看我的手艺 1934年,他为自己的积木玩具设计了“乐高”商标,商标“LEGO”其语来自丹麦语“LEg GOdt”,意为“play well”(玩得快乐),1949年,第一块乐高塑料积木问世,两年后,穴柱连接原理的塑料积木投放市场,馆内有丰富的五六十年代藏品能能追溯乐高的历史。
乐高博物馆
从乐高博物馆出来已经时至中午,完全有理由相信这老旧的电车和后面四方的建筑是积木做成的吧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布拉格其实有两个著名图书馆,一个是捷克国立图书馆,也就是克莱门特学院,号称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可惜最近正在装修,未能入内。 另一个就是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市立图书馆就在克莱门特学院的旁边,这个图书馆的特色是有一个book tower,就是用书囤起来的塔柱子,其实是个很小众的景点,毕竟人家的正业是阅读,一不小心就红了。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小众是小众,参观这个书塔的同学络绎不绝,排队还真免不了。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设计师Matej Kren巧妙地在柱子上各加了一面镜子,探身进去,如同进入了永无止境的知识宇宙,有一种迷幻的感觉。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
时值暑假,图书馆内的读者不少,门厅居然放着大量关于古埃及的书,正合我意啊!!!!可惜看不懂 神奇的是在应该保持肃静的图书馆,居然有一个角落是儿童乐园,更神奇的是儿子居然在这里与遇到一名生活在捷克然而说中文的小盆友,天朝一定是要征服宇宙了! 小贴士:图书馆星期一上午闭馆的传说,肉侦是真的,参观的同学务必注意时间。 老城广场
老城广场
老城广场
来捷克四天了,终于来到了著名的老城广场,再不写估计大家以为我去了个假布拉格。这里11世纪时只是个集市,后来逐渐演变成广场,现在每年圣诞节和复活节前后广场仍恢复其集市的功能。
老城广场
老城广场
熙熙攘攘的老城广场,这里没有许愿池,却从不缺少音乐家、画家、谐剧艺人,这位小哥诙谐而精湛的逃脱术深得观众朋友的喜爱。
老城广场
环绕广场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古老的泰恩教堂应该算是布拉格地标建筑了。12世纪时曾是一座罗马式的圣母玛利亚教堂,1256年改建为早期哥特式,现今的晚期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4世纪,与圣维特教堂一样由阿拉斯的马蒂亚斯和彼得·帕尔莱勒先后设计建造,可以说泰恩教堂无论历史地位还是建筑设计均堪称老城区最重要的一座教堂。15世纪初教堂主体基本完成,教堂屋顶完成于1450年代,山墙和北塔分别完成于波杰布拉德的伊日统治时期的1463年和1466年,南塔完成于1511年,双塔高80米。
老城广场
葛兹金斯基宫是一幢华丽的洛可可式建筑,它的基座原本是哥特式的,后来改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最后几经修饰,成为巴洛克晚期的洛可可式的豪宅,从正面外墙上仍可以看见色彩鲜艳的石灰装饰。它原先是十八世纪葛兹伯爵的豪宅,后来成为外交官金斯基所拥有,因而取名葛兹金斯基宫。1949年后,它成为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分馆,有许多展览在此举行。
老城广场
广场角落上还有一座墙壁上拥有精美刮画的建筑——一分钟之屋,墙上的刮画制作于1615年左右,叙述了《圣经》和古典神话故事,,墙角上有一狮像,称为白狮像,是1712年住进这栋建筑的药剂师加上的,他家白狮药局经营了一百三十年。让这栋外观清奇的建筑名声大噪更是因为这里是1889至1896年之间卡夫卡一家人的住所,他的三姐妹都在此出生。 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
广场上还有一座小版圣尼古拉斯教堂,这座巴洛克式教堂与桥另一侧的同胞兄弟同出 Kilian Ignaz Dientzenhofer 之手,可惜他在完工前就去世了。
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
这座教堂以内部的天花板上描绘圣尼古拉、圣本笃生平和旧约故事的湿壁画而闻名。 胡思纪念碑
胡思纪念碑
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纪念雕像,描绘波希米亚的反教廷威权学者扬·胡斯、胜利的胡斯派勇士和新教徒,他们被迫流亡200年,而一位年轻的母亲象征国家的再生。雕像由Ladislav Šaloun历时12年完成,于1915年揭幕以纪念殉道500周年 纪念碑基座上刻着胡斯的名言:“Milujte se, pravdy každému přejte”(爱和真理,每个人都想得到)
胡思纪念碑
扬•胡斯(Jan Hus,1370-1415)是基督徒、思想家、宗教改革家,1409-1410年任查理大学校长。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大规模的向捷克移民。大批的德国移民在捷克国内形成德国教俗封建主,当时捷克最大的剥削主和剥削者就是教会,而且几乎所有的上层都是德国人。教皇把捷克作为教廷最大的收入,通过教会对捷克人民进行大肆的收刮,使得底层捷克人民“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从14世纪后期起,约翰.胡斯领导的捷克人民掀起一场反教会斗争,他指责当时帝国的高级教士,揭露城市德国贵族的恶行,全捷克三分之一的城市都拥有大批的胡斯信徒。 胡斯的言行,使得德国教士和罗马教廷对他十分愤恨。1414年,胡斯被教皇召回参加宗教会议,为自己的主张辩护,尽管持有“罗马人民的国王”西吉斯蒙德颁发的“护身符”,但在会议中仍被判有罪,在囚禁了8个月后于1415年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在行刑路上,胡斯说:“如果我在会议上因为自己的软弱而动摇,我还有什么颜面去见上帝,去见千千万万的人民呢?”之后,他的骨灰被撒进莱茵河,永远无法回到波希米亚。 1417年起,捷克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在1419年7月,胡斯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434 ,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 天文钟
天文钟
好吧,天文钟是来到老城广场大家必须提及而我却不得不回避的话题。之前就知道天文钟所在的市政厅正在维修,严重的影响了参观,不过好歹当时钟还是健在的。
天文钟
临到出门,惊闻了天文钟被整体拆下送修的噩耗,所以我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块电子屏幕,不动声色的播放着天文钟的影像,右下角还是坏的!大家不要误会,只有中间钟的那块长方形是屏幕,旁边是画的,画的!
天文钟
真是难以想象,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游客居然能对着一块破损的平板电视拍的不亦乐乎,特别是整点时分,集体凝神屏气,好像十二使徒还真的从钟里钻出来表演一样……OK,我承认,我不仅在整点的时候参与了围观,而且还围观了几次 老市政厅
老市政厅
既然天文钟看不到了,自然就得转移注意力,看看同在一处的老市政厅。 没有了大钟的老市政厅已经恢复了登顶的能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只能选择其一的话,明显还是登高远眺更能吸引我们。 老市政厅建于1338年,在后来的不断扩建中变成了一系列建筑的集合体,还曾是皇家宫庭,15世纪末皇室成员搬入布拉格城堡居住,这里便荒废了几百年,直到在1911年被改为文化中心。1945年5月8日,二战的最后一天,它的东北翼在轰炸中严重摧毁,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残留的南翼。
老市政厅
众所周知,老市政厅有一个获过设计大奖,造型极为科幻的电梯。当然购票入场后,也可以靠体力直接上顶。
老市政厅
我们选择了最好,也是最坏的时机登顶。 大雨在我们抵达顶楼的一瞬间倾泻而下。都说布拉格一年只有七十个晴天,在四晚的布拉格之行中,唯一的一场雨,被在街上晃了大半天的我们一不小心躲过了。
老市政厅
无论雨打风吹,钟楼都能一眺旧城永不落幕的繁华,照片上右上角的屋顶餐厅,位于王子酒店的顶楼,被称为拍摄天文钟和泰恩教堂同体的最佳位置。
老市政厅
在漫长而无聊的等待中,儿子顺着楼梯上上下下跑了几十个来回,精力过人有时候也是件可怕的事情。底楼正在仰头拍摄的小人就是我,事后严重的颈椎病就是用上百光怪陆离的电梯照片换来的。
老市政厅
从钟楼下来,利用同一张票可以进入一楼的市政厅参观(底层叫0层,这一点大家必须要习惯)。圣母玛利亚礼拜堂是市政厅参观的起点,入口左边带有跪椅的长木桌据说有一块木板能追溯到1481年(一块都能记下时间,我也是佩服) 礼拜堂的内部有一扇五边形凸窗,窗前的支柱上的雕像是1887年由捷克雕塑家伯纳德.奥托.泽林设计的新哥特式圣安妮和圣约瑟夫雕像。
老市政厅
从礼拜堂还可以一睹天文钟的内部结构,如果它们还在这里的话。就是这位老爷爷,钟表大师 Petr Skala,他拆走了我的天文钟!!
老市政厅
议会厅是市政厅的中心,这里不仅能讨论市政建设,还能作为结婚礼堂,在办公室结婚,这个场面我要好好想想。 1945年的轰炸彻底摧毁了文艺复兴式的大厅,除了两道门,现在整个内部都是战后全新的装修,墙上那幅挂毯上印着布拉格徽章。 1483年在这里上演了第二次掷出窗外事件,市长被人扔出窗外,一楼嘛,他没有摔死,只是折断了双腿,随后被拖到老城广场,处决了…… 那个时期的欧洲人一言不合就喜欢把人往窗外丢,差不多多这个年代,更南边的柯西莫.美帝齐也被人关在佛罗伦萨的一座塔楼里,每天提心吊胆的怕给扔下去
老市政厅
老市政厅
这座令人惊叹的大门制作于1619年,是布拉格现存为数不多的文艺复兴式镶嵌们中的一扇。
老市政厅
老市政厅
墙上两幅半月形的油画作者是瓦茨拉夫.布劳吉克,画作是《建立布拉格大学的国王查理四世》和《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厅的杨.阿莫斯夸美纽斯》 和很多大师的小趣味一样,瓦茨拉夫.布劳吉克把自己画进了下面那副《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厅的杨.阿莫斯夸美纽斯》中,就是站在最右边,白领黑衣的那位,大师颜值身材都蛮高的。
老市政厅
1897年建成的布劳吉会堂是面积最大的一间会议室,而且有两层楼高。直到二战结束,布拉格市政府都在这里开会,如今是市长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 会堂以墙上两幅巨形油画的作者,画家瓦茨拉夫.布劳吉克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幅画画着殉道者杨.胡思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另一幅画表现的是博杰布拉德的伊瑞于1415年在老市政厅参加选举并当选国王的场景,可惜当年进行选举的东翼房间已毁于战争。 这两幅画长7.3米,重约600公斤,杨.胡斯那副换算成今天的捷克货币,价值6千万克朗!
老市政厅
最里间的是伊瑞会堂,以博杰布拉德的伊瑞命名,远端就是他的半身像,由雕塑家托马斯.赛一于1873年用白色的卡拉拉大理石制成,注意窗外就是一分钟之屋。 走到这里,市政厅的参观就圆满结束,下一站!!!! 黑色圣母之屋
黑色圣母之屋
这座建筑绝对没有名字那么诡异,黑魔法,巫婆什么的真的没有,表面上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咖啡馆,却拥有一座被称为立体主义建筑风格典范的楼梯。 这座灯泡楼梯相信同学们在很多图库和杂志上见过,被深深吸引的我一路找过去,虽然在老市政厅患上的颈椎病还没有痊愈,但我深信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于是义无反顾的躺在楼梯间里又摁下了几百次快门。 火药塔
火药塔
距离黑色圣母之屋不远就是火药塔,今天晚餐前我们抵达的最远端。 火药塔是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特式城门,高65米,分为三层楼,建于1475年,由于曾被用于存储火药因此得名火药塔,曾经一度是君主加冕的必经之路。这是布拉格最初的13座城门之一,也是唯一幸存的城门。
老城广场
当然,整个老城广场周边还有很多好玩而有趣的地方,蜡像馆,巧克力博物馆,各种好吃的糖果店,买不完的各种小玩偶……留给各位同学自己探索吧。
老城广场
在说晚安之前,请允许我向各位推荐夜间的老城广场,在汹涌的人潮中,有很多身怀绝技的青年,他们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尼采口中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